快速访问

查看PDF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EB/OL].(2025-1-22).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1/content_7000493.htm.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
[3]张占斌 赵振华等.中央党校专家解码新质生产力[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4:24.
[4]朱岩,田金强,刘宝平.数字农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10.
[5]段学慧,张娜.数据要素及其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机理研究[J].经济纵横,2024(7):18-28.
[6]陈旎,李志.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困境及其破解之道[J].改革,2023(1):109-117.
[7]习近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01).
[8]黄三生,周明石.“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向度[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5):93-99.
[9]钟小清,赵麑.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生态振兴:作用机理、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6(3):1-9.
[10]李明圆.新质生产力、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共同富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4(7):1-6.
[11]陈雪娟,张旭.新质生产力:化解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矛盾的革命性力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9):127-137.
[12]时文龙,周月华.新质生产力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现实限度与突围进路[J].理论月刊,2025(1):67-74+157.
[13]胡仙芝,陈元.乡村振兴视域下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问题及对策[J].新视野,2024(4):97-107.
[14]黄斌,孔祥智.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民增收: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J/OL].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3[2025-02-02].https://doi.org/10.13240/j.cnki.caujsse.20250106.005.
[15]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136.
[16]连宏萍,熊学振.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J].改革,2024(8):119-129.
[17]何立峰.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N].人民日报,2024-07-30(006).
[18]关松立,林淑伟.新质生产力与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双向流动、梯度差异与路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1):73-84.
[19]陈晓东,杨晓霞.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科教兴国新战略[J].南京社会科学,2024(10):48-59.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