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访问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石路, 董新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建构——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阐释[J]. 学术探索, 2024(06): 58-64.
[2]马俊毅.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代性内涵[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40(05): 15-21. DOI:10.19898/j.cnki.42-1704/c.2020.05.003.
[3]孔明安, 靳欢欢. 民族精神的现代性重构与中国式现代化——基于民族国家视野下的现代化考察[J]. 世界社会科学, 2024(06): 5-22, 242.
[4]王鑫. “互联网+”场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样态[J/OL].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1-11[2025-01-05]. https://doi.org/10.13501/j.cnki.42-1328/c.20241225.001.
[5][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 吴叡人,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6]常晶. 多民族国家地方治理的复杂性、价值取向与体系构建[J].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20(01): 14-35, 337-338.
[7]姚尚建. 民族治理中的国家节点——在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之间[J]. 学术月刊, 2024, 56(08): 92-100. DOI:10.19862/j.cnki.xsyk.000917.
[8]王志, 屈佳荣. 国家建构与地缘博弈:乌克兰危机的一种分析视角[J]. 俄罗斯研究, 2022(04): 99-126.
[9]曹慧. 法国民族问题及政策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与思考[J]. 贵州民族研究, 2016, 37(10): 40-43. DOI: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2016.10.010.
[10]王联, 等. 世界民族主义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19.
[11]陈艾, 李雪萍.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一个分析框架[J]. 江汉论坛, 2022(11): 130-136.
[12]吴宗国, 等.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0.
[13]马俊毅. 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中共同体的构建——以多民族国家民族精神共同体为理念[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 39(04): 15-21.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