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访问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卢光盛, 颜晓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建构:挑战、过程和发展[J]. 思想战线, 2025, 51(1): 145-154.
[2]段伟, 马奔, 秦青, 等. 基于生计资本的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研究[J]. 生态经济, 2016, 32(8): 180-185.
[3]张婷.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J]. 黑龙江粮食, 2024(11): 59-61.
[4]胡晓燕, 于婷, 刘月清. 种植业生态补偿的实践进展、关键问题与推进对策[J]. 经济纵横, 2023(12): 55-63.
[5]刘晓晨, 初琢明, 边振兴, 等. 政策激励、农户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例[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23, 54(4): 466-477.
[6]金宜英, 邴君妍, 罗恩华, 等. 基于分类趋势下的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展望[J]. 环境工程, 2019, 37(9): 149-153, 130.
[7]王海斌, 张清旭, 陈晓婷, 等. 动物源有机肥对茶树根际土壤酸度及微生物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19(5): 115-122.
[8]何仁伟, 刘邵权, 陈国阶, 等. 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及趋向[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4): 657-670.
[9]赵云峰, 侯铁珊, 徐大伟. 生态补偿银行制度的分析:美国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生态经济, 2012(6): 34-37, 41.
[10]冯潇, 薛永基, 刘欣禺. 生态知识对林区农户生态保护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生态情感与责任意识的中间作用[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 33(3): 284-288, 294.
[11]韩洪云, 张志坚, 朋文欢. 社会资本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46(3): 164-179.
[12]王学婷, 张俊飚, 何可, 等. 社会信任、群体规范对农户生态自觉性的影响[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9, 40(2): 215-225.
[13]李芬妮, 张俊飚, 何可. 非正式制度、环境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湖北1105份农户调查数据[J]. 资源科学, 2019, 41(7): 1227-1239.
[14]宋洋, 崔海霞, 宗义湘, 等. 生态素养、环境规制对农户参与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行为的影响——来自河北省1118户的证据[J]. 农业技术经济, 2024: 1-20.
[15]陈志钢, 毕洁颖, 吴国宝, 等. 中国扶贫现状与演进以及2020年后的扶贫愿景和战略重点[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 2-16.
[16]杨德勇. 浅议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坡社区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J]. 林业调查规划, 2003(2): 54-56.
[17]刘旭阳.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为例[J]. 资源与产业, 2009, 11(5): 82-86.
[18]吴石磊, 马程耀. 全球森林生态系统面临多重挑战[J]. 生态经济, 2024, 40(11): 1-4.
[19]张东水, 李泳兴, 韩用顺, 等. 道路对青藏高原湿地景观影响的生态风险评价[J]. 生态学杂志, 2024: 1-12.
[20]唐成, 邓华堂, 田辉伍, 等.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 水产学报, 2023, 47(2): 81-100.
[21]吴承照, 欧阳燕菁, 潘维琪, 等. 国家公园划定荒野保护区的意义与方法[J]. 中国园林, 2022, 38(8): 10-15.
[22]邓祥征, 梁立, 吴锋, 等. 发展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区域均衡发展[J]. 地理学报, 2021, 76(2): 261-276.
[23]季曦, 李刚. 推动中国生态经济学复兴,助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首届“生态经济学与生态文明”国际会议综述[J]. 生态经济, 2020, 36(6): 13-18, 33.
[24]曹俊杰, 高峰. 黄河三角洲多种生态和循环农业模式的形成及其经验总结[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 32(6): 149-153.
[25]龚继红, 黄梦思, 马玉申, 等. 农民背景特征、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农药施用行为的关系[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4): 546-551.
[26]穆炳男, 付锦秀, 陈珂. 自然保护区与农户生计抉择:基于风险感知视角[J]. 林业经济, 2023, 45(11): 5-27.
[27]邝佛缘, 陈美球, 李志朋, 等. 农户生态环境认知与保护行为的差异分析——以农药化肥使用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18, 25(1): 321-326.
[28]杨朔, 雷小雨, 赵国平. 秦岭国家公园社区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意愿的影响[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1, 36(12): 71-79.
[29]龚大鑫, 窦学诚. 河西绿洲灌区农户节水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1): 130-136.
[30]易文宇, 窦学诚, 龚大鑫. 农户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以黄河流域甘肃段为例[J]. 科技与经济, 2024, 37(3): 46-50.
[31]段伟, 温亚利, 王昌海. 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户对环境和朱鹮保护的态度影响因素分析[J]. 湿地科学, 2013, 11(1): 90-99.
[32]杨喆, 吴健. 中国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 32(5): 144-155.
[33]桑贤策, 罗小锋, 黄炎忠, 等. 政策激励、生态认知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 29(7): 1274-1284.
[34]潘子纯, 朱玉春, 马林燕. 干群关系、收入水平与农户村域河湖环境治理意愿[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3(2): 151-160.
[35]王烁, 秦青, 段兆刚, 等. 环境收益、保护成本对社区农户保护意愿的作用机理——以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地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3, 39(10): 1271-1277.
[36]潘慧玲, 陈洪昭. 农户生态行为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22(11): 182-187.
[37]王昕, 陆迁. 农户生态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 43-46.
[38]郭翔宇, 刘二阳, 王淇韬. 东北黑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研究——基于政府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11): 1-9.
[39]罗颖, 陈爱丽, 郑逸芳. 农户对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省漳浦县为例[J]. 台湾农业探索, 2017(1): 1-6.
[40]赵和萍, 苏向辉, 马瑛, 等. 绿色发展背景下农户保护性耕地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异质性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13): 228-235.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