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访问

查看PDF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彭陟焱. 羌族异地安置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邛崃南宝山安置区为例[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8.
[2]王明珂. 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2008.
[3]李谞卓. 历史人类学的田野之思——读《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J]. 新疆大学历史学院,2024,7.
[4]王俊鸿. 试论少数民族灾难移民中文化变迁——以迁移初期的汶川地震异地安置羌族移民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 2013(1):43 - 47.
[5]王春英,王文,徐锐.自然灾害与民族文化转型——以四川省汶川县羌族文化的地震灾后重建为例[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5.DOI:10.3969/j.issn.1003-8388.2014.03.029.
[6]邓宏烈. 羌族释比占卜考略[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1):5.
[7]阮宝娣.羌族的祭山会[J].民族遗产,2008,(00):219-225.
[8]李祥林.神圣的羌族释比以及相关艺术[J].西部文艺研究,2024,(04):200-210.
[9]刘桂腾.到岷江中流击水——川西北羌族释比响器制度研究[J].中国音乐学, 2024,(01):5-19+96.
[10]陈春勤.羌族释比文化研究综述[J].西部学刊,2014,(02):39-41+47.DOI:10.16721/j.cnki.cn61-1487/c.2014.02.010.
[11]刘超.乡村振兴背景下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状调查研究[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3):5-12.
[12]李祥林.人类学比较视野中的羌族释比[J].宗教学研究,2019,(02):169-178.
[13]姚卫. 羌族释比文化中的感恩意识的传承与升华[N]. 光明日报,2014-01-01.
[14]直台村陈姓释比. 访谈时间:2024年7月[EB/OL]. [实地访谈].
[15]直台村尔玛人家非遗馆老板. 访谈时间:2024年7月[EB/OL]. [实地访谈].
[16]王明珂. 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2008:297.
[17]直台村陈姓释比. 访谈时间:2024年7月[EB/OL]. [实地访谈].
[18]李一样. 仪式与记忆——羌族释比文化田野见述[D]. 成都: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2021,3(31).
[19]直台村陈姓释比访谈整理[EB/OL]. 访谈时间:2024年7月. [实地访谈].
[20]四川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 羌族释比经典(上卷)[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8:464.
[21]于一,李家骥,罗永康,李斌. 羌族释比文化探秘[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22]李艳平. 汶川地震后羌族移民生计方式的转型和文化适应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23]访谈直台村村长. 访谈时间:2024年7月[EB/OL]. [实地访谈].
[24](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概况 - 地理条件、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地形图水系图 [EB/OL]. (2022-06). https://www.gcs66.com/document_detail/34155.html.
[25]邛崃市南宝山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EB/OL]. 博雅地名网. http://www.tcmap.com.cn/list/8/shinanbaoshanzhengecunshequqingkuangjieshao.html.
[26]践行“两山”理念 推动邛崃绿色发展[EB/OL]. 醉美邛崃. 2022,5. http://www.qionglai.gov.cn/qlsgzxxw/c150933/2022-05/23/content_158eb863e41f42b1914ae8640286011e.shtml.
[27]2017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候选名单公示[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17,12. https://www.neac.gov.cn/seac/xxgk/201712/1079560.shtml.
[28]王智汪,韩冰洋.神话的“统一战线”与羌族的多元一体的族群记忆[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4,41(01):89-93.
[29][美]大卫·克罗克特.葛维汉. 羌族的习俗与宗教(1958)[M]. 耿静,译. 饶锦,校. (1958):124.
[30]习近平.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2021-08-29(1).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