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访问

查看PDF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王琦,刘思瑞.基于特性契合考察的PPP项目合同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建构——以争议评审机制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22,(06):102-108.DOI:10.19735/j.issn.1006-0863.2022.06.13.
[2]龙飞.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域外比较与借鉴[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9,(01):81-95+207-208.
[3]张榕.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合理建构——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视角[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105-113.
[4]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04):29-43.
[5]杜闻.论ADR对重塑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体系的意义[J].政法论坛,2003,(03):152-157.
[6]刘晓红.构建中国本土化ADR制度的思考[J].河北法学,2007,(02):36-40.DOI:10.16494/j.cnki.1002-3933.2007.02.007.
[7]漆国生,曹智,陈梅凤.论ADR在社区物业管理纠纷化解机制中的适用[J].中国行政管理,2011,(09):63-67.
[8]包路芳.费孝通的“无讼”思想与中国基层社会治理[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0(03):10-17.DOI:10.13501/j.cnki.42-1328/c.2022.03.005.
[9]杨林,赵秋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研究——基于三种实践模式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2,(06):137-143.DOI:10.19735/j.issn.1006-0863.2022.06.18.
[10]李鑫涛,张再生,黄翱.“一核三治”乡村治理体系下的控制权配置与转移路径——一项纵深性个案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23,39(04):54-62.DOI:10.19735/j.issn.1006-0863.2023.04.07.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