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访问

查看PDF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裴亚民, 张彬. 光大银行“数字人”建设实践[J]. 中国金融电脑, 2022, (3): 35-39.
[2]李冰. 银行业热衷“造人” AI大脑为数字员工赋予“灵魂”[N]. 证券日报, 2023-11-25(A03).
[3]孟令宇. 从算法偏见到算法歧视:算法歧视的责任问题探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1): 1-9.
[4]刘辉. 人工智能投顾的算法风险及其法律规制[J]. 江汉学术, 2024, 43(1): 58-68.
[5]黄丽. 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应用风险、治理困境及责任机制[J/OL].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4, 1-8[2024-10-13].
[6]陈波. 抓取公开数据的行为边界与相关案例分析[N]. 腾讯新闻, 2022.5.
[7]尹敏. 我国人工智能投资顾问法律风险研究[D].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9.
[8]Huang L. On the Interest - weighing Model of Separate Consent for Personal Information[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Law (in Chinese and English), 2022, (5): 138 - 148.
[9]颜卉. 算法驱动型虚拟数字人涉侵权纠纷的规范解决路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0(2): 186-197.
[10]吴丽姗. 虚拟数字人外观形象版权保护初探[J].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2).
[11]芦琦. 虚拟数字人IP化法律问题及其知识产权保护应对[J].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3(3): 57 - 67.
[12]郭启强. 我国智能投顾法律风险防范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23: 15 - 16.
[13]付俊文,赵红.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2):16-21.
[14]Freeman E.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Pitman Press,1984:25.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