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访问

查看PDF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张明楷. 论偶然防卫[J]. 清华法学, 2012(6): 17-37.
[2]张明楷. 刑法学[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3: 222.
[3]大谷实. 刑法讲义总论[M]. 东京: 成文堂出版社, 2009: 290.
[4]侯国云. 中国刑法学[M]. 北京: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 178.
[5]陈兴良. 本体刑法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438.
[6]张明楷. 刑法学[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9: 179.
[7]大谷实. 刑法讲义各论[M]. 黎宏,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63.
[8]张军. 犯罪行为评价的立场选择——为行为无价值理论辩护[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6(6): 10-16.
[9]周光权.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关系[J]. 政治与法律, 2015(1): 2-12.
[10]周光权. 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3: 253.
[11]邹兵建. 偶然防卫论[J]. 刑事法评论, 2013, 32(1): 129-170.
[12]周光权. 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与未遂犯[J]. 政法论坛, 2015, 33(2): 38-51.
[13]马克昌. 外国刑法学总论(大陆法系)[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178.
[14]西田典之. 日本刑法总论[M]. 刘明祥, 王昭武,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3: 144.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