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访问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王高. 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博物馆发展的“新常态” [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 (6): 90-91.
[2]陈正捷, 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基于移动AR的文物展示系统研究 [J]. 设计, 2020, 33(1): 27-29.
[3]李鸿鸽, 张梦珂. 博物馆有字文物的汉字文化价值探索——以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馆为例 [J]. 汉字文化, 2024, (10): 1-3.
[4]马玉静, 孟睿伟, 徐浩, 等. 博物馆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 [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5, 10(2): 59-66.
[5]蔡万进. 出土简帛整理的若干理论问题 [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0(5): 83-88+159.
[6]常利. 人工智能背景下博物馆沉浸式交互体验设计研究 [J], 大观,2024(7): 106-108.
[7]马玉静, 孟睿伟, 徐浩, 等. 博物馆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 [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5, 10(2): 59-66.
[8]庄颖. 面向人工智能的博物馆藏品知识组织: 以故官博物院“中国古代可移动文物概念参考模型”为例 [J]. 故官博物院院刊. 2023(4): 126-150.
[9]李姣. 人工智能在博物馆文物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趋势探讨 [J]. 文博, 2019, (2): 86-90+62.
[10]贾敏. 基于人工智能的博物馆建设与发展 [J]. 文物世界, 2020, (2): 56-59.
[11]娄玮. 博物馆×人工智能——故宫博物院的实践与探索 [J]. 博物馆管理, 2024, (4): 11-17.
[12]王钰浈.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博物馆室内交互体验设计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5, (10): 1-3.
[13]陈杰. 上海博物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研究与尝试 [J]. 博物馆管理, 2024, (4): 28-33.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