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访问

查看PDF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梁簌溟.中国文化要义 [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2]渠敬东.探寻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以《金翼》的社会学研究为例 [J].中国社会科学, 2019(4): 98-122.
[3]周雪光.“差序格局”: 一个理想类型的建构与阐释 [J].社会学研究, 2024, 39(4): 136-157.
[4]任建通, 冯景.纠纷解决与基层社会治理——以“枫桥经验”为例 [J].社会科学论坛, 2016(1): 236.
[5]汪世荣.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6]肖瑛.“家”作为方法: 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 [J].中国社会科学2020 (11): 172-191.
[7]郁振华: 人类知识的默会维度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8]李拥军, 王潮.家庭伦理在民事司法中的功能探究——以默会知识论为视角 [J].学习与探索, 2024 (6): 136.
[9]吴煜辉.Bowen的自我分化理论及其对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0(12): 85.
[10]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 [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11]纪莺莺, 蔡天润.社会组织的差序公共性: 兼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同心圆模式 [J].浙江学刊, 2023(1): 93-105.
[12]胡国栋.中国本土组织的家庭隐喻及网络治理机制——基于泛家族主义的视角 [J].中国工业经济, 2014(10): 97-109..
[13]赵博.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哲学意义 [J].哲学动态, 2016(3): 90.
[14]蒋敏.以焦裕禄精神为镜 做百姓满意的“父母官” [EB/OL].(2015-09-15) [2025-03-20].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5/0915/c117092-27588100.html
[15]开化县发改局.“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山区共同富裕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研讨会在开化举行 [EB/OL].(2024-08-12) [2025-03-20].https://www.kaihua.gov.cn/art/2024/8/2/art_1229657472_59041112.html.
[16]刘杰.以村为家 助“家”振兴 [EB/OL].(2022-11-24) [2025-03-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341028624271185&wfr=spider&for=pc
[17]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 2018-03-21(2).
[18]山西省人民政府.新时代枫桥经验 [EB/OL].(2022-01-19) [2025-03-20].https: //www.shanxi.gov.cn/ztjj/2022sxlh/2022zfgzbg/2022gjc/202201/t20220119_6030247.shtml
[19]陈炳荣: 枫桥史志 [M].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5.
[20]澎湃新闻.新时代“枫桥经验”启示录|余钊飞:新时代“枫桥经验”贵在坚持“文化引领” [EB/OL].(2023-11-16) [2025-03-20].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5316742
[21]人民网.书记当“家长”支部有力量 [EB/OL].(2016-11-22) [2025-03-20].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122/c117092-28886267.html
[22]孙向晨: 论家:个体与亲亲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23]刘亚秋.“家”何以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社会性基础 [J].江苏社会科学, 2022(1): 84-95.
[24]李拥军.“家”视野下的法治模式的中国面相 [J].环球法律评论, 2019, 41(6): 86-105.
[25]浙江省公安厅等.“枫桥经验”志 [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3.
[26]金伯中.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 [J].世界社会科学, 2024 (3): 202-223.
[27]黄文艺.“平安中国”的政法哲学阐释 [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22, 28(4): 21-40.
[28]孙向晨.家:中国文化最切近的当代形式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 (5): 116-123.
[29]马克斯·韦伯.韦伯作品集---支配社会学 [M].简惠美, 译.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0]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第二卷)上册.阎克文, 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31]王春娟.科层制的涵义及结构特征分析——兼评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J].学术交流, 2006(5): 58.
[32]马雪松.科层制负面效应的表现与治理 [J].人民论坛, 2020(25): 46-48.
[33]田俊.借鉴与超越: 科层制对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性辨析 [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5(4): 37-39.
[34]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M].刘北成、杨远婴, 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35]史向宇, 朱红川, 蒋跟成, 宿迁:党组织就是党员的娘家 [EB/OL].(2018-06-30) [2025-03-20].https: //www.sohu.com/a/238558075_390988.
[36]郭坚刚.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J].红旗文稿, 2023(24): 45.
[37]周飞舟.一本与一体:中国社会理论的基础 [J].社会, 2021, 41(4): 6.
[38]谭晓辉.论适度超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3(5): 150.
[39]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 [M].黎思复,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5.
[40]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41]佐佐木卫, 李升.“差序”的延续: 现代中国的基层社会结构变动 [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3): 11-14.
[42]韩少功.马桥词典 [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43]刘小峰.“差序格局”的变与不变 [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4]冯军旗.中县干部 [D].北京: 北京大学, 2017.
[45]刘升.基层执法中的差序格局: 理解社会治理的一个本土性视角——以城管执法为例 [J].中国行政管理, 2017(5): 26.
[46]牟盛辰.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进路研究 [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8(3): 19-26.
[47]周相寅.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实践经验、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 [J].学习论坛, 2024(5): 54.
[48]靳永爱, 胡文波, 冯阳.数字时代的互联网使用与中老年人生活——中国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与数字融入调查主要数据结果分析 [J].人口研究, 2024, 48(1): 47.
[49]江岚, 黄博健.法治乡村背景下人民调解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H省五地的经验考察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44(8): 119.
[50]王倩, 邱锐, 李颖.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有限性”及超越:基于适配困境的考察 [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4 (2): 27.
[51]李敏华.劳动契约自由规制及其实施研究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52]刘益东.前沿科技领域治理应警惕科技伦理法律陷阱 [J].国家治理, 2020(35): 23-27.
[53]包东波.中国历代名人家训精粹 [M].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
[54]张洪林, 朱腾伟.家族文化构筑的潮汕侨批纠纷调处方式探析 [J].广东社会科学, 2019(2): 234-237.
[55]戴建兵, 张宁, 罗倩楠.基于欧盟多维数字素养框架的老年人数字素养测评与提升研究 [J].教育与职业, 2024(23): 77-85.。
[56]笑思.家哲学——西方人的盲点 [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57]张爱民.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逻辑及其示范性价值 [J].新视野, 2021(4): 85.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