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访问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PALMER, F. R. Mood and Modality(2nd edition)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 [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3]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nd ed.) [M].Edward Arnold, 2004.
[4]CHILTON, P. Analysing Political Discourse: Theory and Practice [M]. Routledge, 2004.
[5]朱晓丽.英汉语言中的情态表达方式对比 [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 12-13.
[6]肖慧.情态动词“能”和“can”汉英对比研究 [D].湖北大学, 2014.
[7]谢昆.俄汉语情态谓词的逻辑语义阐释——以情态谓词мочь(смочь)和“能”为例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37(6): 124-131.
[8]杨珊.汉语能愿动词“能”与英语情态动词“can”的对比研究与教学策略 [D].南昌大学, 2015.
[9]于鑫.政治文献中情态动词“要”的俄译研究 [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4): 20-32+111.
[10]郑燕.政治语篇中情态动词“能”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研究 [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6(2): 107-112.
[11]马建忠.马氏文通(一版一印)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12]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第一版) [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13]纪漪馨.英语情态助动词与汉语能愿动词的比较 [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6(3): 67-77.
[14]马庆株.能愿动词的连用 [J].语言研究, 1988(1): 18-28.
[15]邢福义.汉语语法学 [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16]LYONS, J. Semantics. 2 vol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17]王力.中国现代语法 [M].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18]贺阳.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2(5): 59-66.
[19]王振来.论能愿动词的语义类别 [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 16-18.
[20]许和平.汉语情态动词语义和句法初探 [C].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会务工作委员会.(eds.)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0: 546-561.
[21]魏小红.汉英情态动词表达情态的对比研究 [D].云南师范大学, 2011.
[22]朱斌.现代汉语情态语气成分的关联机制研究 [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