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访问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陈兼, 陈之宏.孔飞力与《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J].中外文化交流, 2016(4): 26-29.
[2]周雪光.“差序格局”: 一个理想类型的建构与阐释 [J].社会学研究, 2024, 39(4): 136-157+229.
[3]黄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 [M].法律出版社, 2020.
[4]金怡.民事纠纷解决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基于紫阳正堂司法档案的考察 [J].民间法, 2021, 25(1): 198-217.
[5]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增订版) [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6]李拥军, 王潮. 家庭伦理在民事司法中的功能探究—以默会知识论为视角 [J]. 学习与探索, 2024(6): 135-144.
[7]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 [R], 人民日报, 2023.
[8]何刚.全球领导力话语建构的文化语用路径: 以习近平讲话为范本 [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36(3): 5-15.
[9]李拥军.“家”视野下的法治模式的中国面相 [J].环球法律评论, 2019, 41(6): 86-105.
[10]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J].学习月刊, 2016(16): 56.
[11]周飞舟.一本与一体: 中国社会理论的基础 [J].社会, 2021, 41(4): 1-29.
[12]李拥军.关联性思维视野下当代中国司法的面相与路径 [J].法学, 2025(1): 3-19.
[13]肖瑛.“家”作为方法: 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 [J].中国社会科学, 2020(11): 172-191+208.
[14]徐婧.《民法典》优良家风条款的法功能预期及司法实现 [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74(2): 86-94.
[15]范忠信.家法人制的公私法基石意义与民法典的中国文化升华 [J].中国法律评论, 2020(4): 178-191.
[16]郭明瑞.民法总则中非法人组织的制度设计 [J].法学家, 2016(5): 49-59+176-177.
[17]张琪.涉家暴离婚诉讼中的照顾者正义 [J].当代法学, 2020, 34(6): 120-128.
[18]赵秀荣.社会性别视野下妇女的婚姻家庭权利 [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2(2): 98-101.
[19]王毅纯.共同遗嘱的效力认定与制度构造 [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 176-186.
[20]大卫·切尔.家庭生活的社会学 [M].彭铟旎译, 中华书局, 2005.
[21]马新彦.我国继承法自主知识体系的守正与创新 [J].中国法学, 2024(2): 105-125.
[22]文兵.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 [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 22-28.
[23]李知恕.论尼采的哲学解释学思想 [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3): 52-57.
[24]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上卷) [M].洪汉鼎译, 商务印书馆, 2017.
[25]洪汉鼎.《真理与方法》解读 [M].商务印书馆, 2018.
[26]宋艳华.从伽达默尔的“传统”理论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J].云南社会科学, 2001(5): 7-8+12.
[27]潘中伟.前见与认识论的重建 [J].南京社会科学, 2003(2): 18-24.
[28]张江.前见是不是立场 [J].学术月刊, 2016, 48(11): 118-127.
[29]陈来.诠释学中的“前见”—以《真理与方法》为中心的分析 [J].文史哲, 2021(3): 151-167+254-255.
[30]滋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 [M].法律出版社, 1998.
[31]WACQUANTL.D.Towards a Reflexive Sociology: A Workshop with Pierre Bourdieu [J].Sociological Theory, 1989, 7: 39.
[32]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 [M].华康德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33]瞿琨.场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发展—以法官审判行为为例的场域分析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5): 31-36+80.
[34]梁治平.习惯法, 社会与国家 [J].读书, 1996(9): 45-55.
[35]中国法院网.子女拒绝赡养老人法院: 应履行赡养义务 [EB/OL].载莱阳市人民法院网, 2025-02-08.http: //ytzy.sdcourt.gov.cn/ytlyfy/390314/390315/33202201/index.html.
[36]吴某卢某离婚纠纷.湖北省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鄂02民终1348号民事判决书 [DB/OL].
[37]罗纳德·德沃金.法律帝国 [M].许杨勇, 译, 上海: 三联书店, 2016.
[38]陶某与张某, 秦某探望权纠纷.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苏12民终1348号民事判决书 [DB/OL].
[39]徐爱国.司法的政治属性: 欧美法律思想史的审视 [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69(3): 110-122.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杨清坚诉周宝妹, 周文皮返还聘金纠纷案 [EB/OL].公报网, 2000.http: //gongbao.court.gov.cn/Details/342635417776a18301908c552e4337.html.
[41]马克思·韦伯. 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 [M].张乃根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42]黄文艺, 张旭.论党规的“法”属性—基于新法律多元主义的考察 [J].比较法研究, 2022(4): 116-127.
[43]哈特. 法律的概念 [M].许家馨, 李冠宜, 译, 法律出版社, 2018.
[44]张中秋.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及其价值 [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8(1): 125-134+144.
[45]李拥军, 郭晓燕.情理法则在裁判说理中的功能与应用 [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62(3): 28-34+153.
[46]李可, 韩秋杰.《民法典》施行前后习惯司法适用机制疑难问题研究 [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0(3): 69-83.
[47]刘俊海.论法官公司争讼裁判思维的创新 [J].法律适用, 2013(5): 2-12.
[48]瞿琨.民间规则在社区纠纷解决中的运用研究—以上海社区调解制度为研究样本 [J].民间法, 2011(00): 136-145.
[49]李拥军.作为治理技术的司法: 家事审判的中国模式 [J].法学评论, 2019, 37(6): 171-181.
[50]埃利希. 法社会学原理 [M].舒国滢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51]李拥军.思维方式传统与当代中国法治模式的路径选择 [J].法学家, 2024(1): 1-14+191.
[52]任重.民法典的实施与民事诉讼目的之重塑 [J].河北法学, 2021, 39(10): 38-70.
[53]丹宁勋爵. 家庭故事 [M].刘庸安译, 法律出版社, 2000.
[54]李麒.刑事诉讼文化的当代变迁 [J].北方法学, 2017, 11(5): 104-111.
[55]蒋舸.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形式功能与实质功能 [J].法商研究, 2014, 31(6): 140-148.
[56]E.博登海默. 法理学,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M].邓正来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57]瞿琨, 田始凤.论社区调解制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 87-92.
[58]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程建乐.关于加强“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调研 [J].法律适用, 2024(4): 23-52.
[59]赵博.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哲学意义 [J].哲学动态, 2016(3): 90-95.
[60]刘超.忠诚履职护航平安发展深耕善治绘就法治华章 [N].安徽法治报, 2025-02-07(001).
[61]孙向晨. 论家: 个体与亲亲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62]J.FINNIS.Natural Law and Natural Rights [J].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277+282-286.
[63]尤尔根·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精粹 [M].曹卫东选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64]罗纳德·德沃金. 认真对待权利 [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2.
[65]孙笑侠, 吴彦.论司法的法理功能与社会功能 [J].中国法律评论, 2016(4): 73-88.
[66]李拥军.合法律还是合情理: “掏鸟窝案”背后的司法冲突与调和 [J].法学, 2017(11): 39-51.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