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访问

查看PDF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石峰.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建构与应用 [J].人民检察, 2024(S1): 115-116.
[2]储槐植. 犯罪场论 [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6: 42.
[3]李政达, 涂欣筠.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性侵害问题初探 [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2, 37(4): 70-78.
[4]杨春禧, 黄刚.性侵犯罪未成年被害人的被害性与被害预防实证研究—以S省C市近年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蓝本 [J].新生代, 2020(2): 18-24.
[5]邹志云, 李棵.基层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研发与应用 [J].人民检察, 2024(20): 54-55.
[6]袁野.网络隔空猥亵儿童行为的刑法定性 [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4): 12-20.
[7]朱浩兴.信息社会下预防未成年犯罪与未成年保护的发展探讨 [J].法制博览, 2024(11): 78-80.
[8]赵跃, 邓中文.“治本安全观”语境下应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问题研究—以百余件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件为例 [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9, 28(1): 51-58. DOI: 10.16231/j.cnki.jhpc.2019.01.007.
[9]赵俊甫.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J].法律适用, 2025(4): 58-75.
[10]刘颖琪.“犯罪场”视阈下性侵害未成年人预防模式构建 [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5(2): 29-40.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