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访问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王立志, 陆小聪.社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广场舞伴奏音乐扰民冲突研究: 基于×广场舞队的个案分析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 32(5): 407-411+430.
[2]杨继星.个体化时代的集体行动: 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的动机诉求与矛盾冲突—以广场舞为例 [J].体育与科学, 2016, 37(3): 82-88.
[3]张兆曙.个体化时代的群体性兴奋—社会学视野中的广场舞和“中国大妈” [J].人文杂志, 2016(3): 116-122.
[4]王芊霓.污名与冲突: 时代夹缝中的广场舞 [J].文化纵横, 2015(2): 74-81.
[5]刘建, 吴理财.广场舞女性日常生活的群体互动与身份建构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8(5): 8-14.
[6]周锦章.身体, 自我与能动性: 广场舞的身体社会学思考 [J].舞蹈, 2018(5): 98-100.
[7]刘建, 吴理财.广场舞女性日常生活的群体互动与身份建构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8(5): 8-14.
[8]陈静姝, 闵健.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身体, 权力和体育参与 [J].体育科学, 2014, 34(7): 12-14+48.
[9]卢衍衡, 钱俊希.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 广场舞与中国城市公共性 [J].地理研究, 2019, 38(7): 1609-1624.
[10]姚华松, 周春山, 黄耿志, 陈昆仑, 邵小文.空间的力量: 广场舞的社会文化意义与地方认同效应 [J].地理研究, 2019, 38(5): 1136-1146.
[11]熊欢著.性别, 身体, 社会 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 方法与实践 [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346.
[12]朴永光.场景视野下解析广场舞空间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9(5): 12-16.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