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访问
文章信息
参考文献
[1]李稻贤, 乔秀花.红色文化助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以青海为例 [J].甘肃政协, 2024(4): 75-80.
[2]者静, 周得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J].新传奇, 2024(48): 86-88.
[3]邹丽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与“路” [J].社会主义论坛, 2024(8): 40-41.
[4]杨晓东.石榴籽精神融入青海民族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探析 [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 42(6): 162-164.
[5]吕丽. 伦理构建数智时代广西红色文化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A]. 广西伦理学学会,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南宁师范大学), 2024年“教育家精神与教育伦理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广西伦理学学会, 2024: 205-213.
[6]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 [M].毕然, 郭金华,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39.
[7]葛耀君, 李海.从个体到集体: 心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 [J].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1): 2073-2082.
[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M].2022(9).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2: 279.
[9]沈万根, 朴汉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核心要义, 价值意蕴与实践向度 [J].广西民族研究, 2023(6): 47-51.
[10]卞成林, 基于红色文化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3).
[11]赵政, 岳红伟, 谢胜旺.以红色文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 37(11): 112-115.
[12]张一文, 齐佳音, 方滨兴等.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体系研究 [J].情报科学, 2011, 29(9): 1418-1424.
[13]陈璟浩, 李纲.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过程 [J].图书情报知识, 2015(1): 116-123.
[14]颜军, 袁柏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民族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45(2): 47-55.
[15]栗志刚.民族认同的精神文化内涵 [J].世界民族, 2010(2): 1-5.
[16]《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日报》2021年3月第1版.
[17]洛布.共产党人要把党的宗旨作为唯一价值追求 [J].新西藏(汉文版), 2019(12): 28-31.
[18]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107.
[1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N].人民日报, 2023-10-29(1).
[20]宋玲, 杜鑫.民族高校红色教育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路径 [J].民族教育研究, 2024, 35(2): 136-143.
[21]梁海凤, 朱新武.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耦合、多维功能与实践路径 [J].民族学论丛, 2023(2): 21-27.
[22]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G].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201.
[23]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J].共产党员, 2021(22): 4-6.
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协议发布,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下载、引用与传播,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